发布日期:2022-05-29
亚朵加盟 | 2022年酒店业发展趋势+ 查看更多
亚朵加盟 | 2022年酒店业发展趋势
+ 查看更多
发布日期:2022-03-15 17:14
过去两年,因为疫情而使经营业绩大受影响的行业,包括旅游、餐饮、影视、酒店等等,其中最有可能化危为机的,很可能是酒店业中的头部企业。
短期逻辑是,疫情的影响正在逐步褪去,行业低基数为今年的业绩高增长埋下伏笔。根据海通的测算,如果酒店业重回疫情之前的增速水平,2022年酒店收入同比增速将高达49.6%。
更重要的是长期逻辑,伴随消费升级,以连锁为特征的酒店业标准化是大势所趋,而且它比其他行业更容易标准化。疫情带来的供给出清,为头部连锁企业逆势扩张和集中度的大幅提升,带来了巨大的机会。
资本市场的反应往往最有预见性,A股酒店行业指数最近半年来已悄然上涨近50%,是表现最亮眼的行业指数之一。
酒店业的大机会长期来看,在中国酒店业整体增速放缓的大背景下,行业最大的机会,不是整体规模的大幅增长,而是结构的变化,是连锁化率、行业集中度、以及中高端酒店占比的大幅提升。和餐饮、影视等行业一样,中国酒店业的连锁化程度非常低。以客房数计算,我国2019年酒店行业连锁化率仅24.9%,远低于美国的71.8%,和全球市场的41.1%也有巨大差距。中国酒店连锁化程度的落后,既有供给层面的原因,即中国连锁酒店起步较晚;也有需求层面的原因,比如收入水平、消费习惯、品牌影响力等。大幅落后意味着巨大提升空间,对于中国这种赶超型经济体来说并不陌生。要知道,我国现在人均GDP已经超过1万美元,在发展中国家已处于领先位置,距离高收入国家门槛也只有一步之遥,而新生代消费者对生活品质的追求,和老一代早已不可同日而语。从2015年-2019年,我国酒店连锁化率出现持续上升,按酒店数计算,连锁化率从6.5%增长到10.1%;按客房数计算,连锁化率从16.4%增长到24.9%。随着连锁化的发展,中国酒店行业的集中度也在持续提高。根据中国饭店业协会发布的数据,2020年,中国大陆地区15间房以上的酒店类住宿设施相较2019年减少近6万家,客房数共计减少229万间。但是,中国最大的50家酒店集团的客房总数约为360多万间,与2019年相比增长约40万间,增幅为10-15%。
龙头公司具备的更强抗风险和逆势扩张能力,使行业集中度持续提高。在连锁酒店中,潜力最大的方向,无疑是中高端酒店,背后的逻辑也在于结构的优化。截至2019年底,我国的酒店客房中,经济型(二星级及以下)客房数约为1149.6万间,占65%;中高档(三星和四星级)客房数约为501万间,占29%;豪华(五星级)客房数为110.6万间,占6%,可见当下我国绝大部分都是中低档酒店。根据欧美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,一国酒店结构与居民收入结构呈高度稳定的正相关。智研咨询数据显示,我国目前高中低收入占比为1:4.5:4.5,酒店业当中的豪华、中高端和经济型占比为1:3:6,酒店结构和居民收入结构并没有形成充分匹配关系。当下我国经济和市场环境的变化,为酒店业的供给侧结构性错配提供了修复的机会。中高端酒店的增量空间,主要在三四线等低线城市。我国三四线城市的酒店连锁化率只有20%-23%,而一线城市的酒店连锁化率达到45-48%,二线城市酒店连锁化率也有36-40%。作为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,连锁酒店在低线下沉市场的布局仍然非常落后,与小镇青年消费升级的需求形成巨大反差。中国三四线城市幅员辽阔,未来显然是中高端连锁酒店品牌扩张的重要区域。中高端连锁酒店很有可能像前些年的影院一样,在低线城市遍地开花。未来连锁化率只要达到40%左右的世界平均水平,三四线城市的中高端酒店就会有翻倍的增量空间。在一二线城市存量市场中,国产中高端品牌的机会,主要在于对海外品牌的替代。最近两年,有大量海外豪华型酒店品牌退出中国市场。公开资料显示,仅2021年5月,就有上海豫园万丽酒店、新华联索菲特大酒店、深圳凯宾斯基酒店、佛山希尔顿欢朋酒店等多家五星酒店挂网出售。海外豪华型酒店品牌,主要服务于商务型需求,其中包括了大量的国际商务需求,这部分受到疫情的影响非常大。国外豪华酒店品牌退出后,优质城市的优质地段增多,租金下降,为本土中高端酒店逆势抄底提供了重要的机会。
中高端酒店的结构性机会,其实早已从行业数据中表现出来。疫情之前的2017-2019年,中国经济型酒店甚至已开始出现负增长态势,而中高端酒店的平均增速高达15%,成为酒店行业中最具潜力的细分板块。根据东兴证券的预测,中高端酒店的高速增长期至少还有3-8年,未来我国中高端酒店占比有望持续扩大并稳定于44%左右,客房量较当前仍有76%-120%的增长空间。
分享到: